近一段时间,Web3.0这个概念持续活跃,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Web3.0

那么,究竟什么是Web3.0

关于web3.0的概念普遍的观点认为Web3.0是运行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去中心化互联网被定义为互联网第三次技术革命。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身份等方式解决了 Web 2.0 下数据安全的隐患,并几乎根除了虚假信息流通的可能。另外,在 Web 3.0 的概念下,用户所创造的数字内容所有权明确为用户所有、由用户控制,其所创造的价值也将根据用户与他人签订的协议进行分配。即,数据变为数字资产,可以得到资产级别的保障。

这些说法概念对于普通人理解起来似乎有些难度,笔者认为在2006年11月的Technet峰会上Netflix创始人Reed Hastings阐述了定义Web术语的简单公式,能更简单形象的给普通人描绘web3.0:“Web 1.0是拨号上网,50K平均带宽,Web 2.0是1M平均带宽那Web 3.0就该是10M带宽,全影像的网络,这才感觉像Web 3.0。”

提到web3.0就不得不提Web1.0和Web2.0了。

那么Web1.0是什么样的呢?

一般情况下,Web1.0指的是个人电脑时代的互联网,用户利用web浏览器通过门户网站,单向获取内容,主要进行浏览、搜索等操作。

网络是只读的、静态的、单向的,浏览器的出现定义了一个新的名词“上网冲浪”。由于技术、速度的限制,打开网页下载资料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时代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门户网站如:新浪、雅虎。作为用户,我们只能浏览,就像翻看杂志一样,不能改亦不能交互只是信息的消费者,Web1.0被称作可见即可得的时代。

那么,什么又是Web2.0呢?

Web2.0时代,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互联网。其以移动互联网占主导地位,主要载体就是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络。这是一个读写的时代,其用户也从最初互联网的读者,逐步转变成为互联网的作者。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

这个时代大约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各类传感器技术普及,互联网世界也加速映射了大量物理世界内容,同时互联网上的各类服务迅速具象化到现实生活中。

这个阶段,互联网金融、直播、短视频、手机游戏、外卖、电商,接踵而至,迅速成为社会主流。

所以,Web2.0,是一个平台性的互联网,它注重交互,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同时也创造了海量的内容,同时也催生了各种类型的互联网巨头。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两个问题。第一,虽然我们作为互联网的用户创作和贡献了大量的内容,然而本质上这些内容,并不属于我们,而是属于平台的。第二,作为移动互联网最直接的使用者我们在各种类型的APP上进行各类型的社交产生各类信息,然而这些信息似乎没有什么保密性。君不见,我们使用各种类型的APP,打车、购物、浏览信息,可是隐藏在此之后平台巨头们,收集、分析、使用我们偏好。

基于当前互联网互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利益分配失衡、平台资源垄断、个人隐私泄漏等问题,全球兴起了新一轮互联网创新探索热潮,试图通过引入区块链、去中心化、元宇宙、人工智能、分布式存储等技术,来重构互联网发展未来图景Web3.0 理念应运而生。

它承诺将隐私和数字身份还给用户。它不仅可读,可写,还要强调拥有。即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数据和内容,拥有自己的权力和收益,而不再受限于平台。从而达到我们成为互联网主人的目的。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Web3.0一个互联网发展的新风口正在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