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宇宙的兴起,Web3.0又再次成为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此前在中国金融发表文章《Web3.0是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指出互联网正处在Web2.0向Web3.0演进的重要时点,加强Web3.0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元宇宙+Web3.0’就是未来(元宇宙cso)

▲ 图片来自头条百科

所以什么是WEB3.0?小编进行了一系列的汇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理解“未来”。

WEB3.0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什么是Web3.0

科技创业者兼投资人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把Web3.0描述为一个建设者和用户的互联网,数字资产则是连接建设者和用户的纽带。

研究机构Messari研究员江下(Eshita)把Web1.0到Web2.0再到Web3.0描述成为:Web1.0为“可读”(read),Web2.0为“可读+可写”(read+write),Web3.0则是“可读+可写+拥有”(read+write+own)。Web1.0其实就是第一代互联网,这时的互联网主要为网络媒体,用户访问网站,浏览数字内容,不过只能读不能写,也没有办法参与内容创造。可是人需要交互,需要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而Web1.0则是静态的,因此Web2.0诞生了,即交互式互联网,其主要应用就是社交网络和电商。作为区别于Web1.0、2.0的Web 3.0第三代互联网,利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个人在平台上创作的数据个人所有。

▲ 图片来自中国金融

有作者将WEB3.0时代比喻为新一代“文艺复兴”的到来。届时,人类的作品受到分布式网络的保护,平台方拥有的个人数据将还政于民,人类的创作激情得到极大激发,个人数据将指数级增加。在Web3.0时代,开发者可以创建任意的基于共识的、可扩展的、标准化的、图灵完备的、易于开发的和协同的应用,任何人都可在智能合约中设立他们自由定义的所有权规则和交易方式,以此发展出各类分布式商业应用,从而构建新型的可编程金融、可编程经济。一个智能合约可能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它可以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用户将共同分享各类可编程商业项目发展壮大带来的利益,Web3.0还赋予了用户真正的数据自主权。个人信息将成为用户自主掌控的数据资产。用户可以在数据流转和交易中真正获益,使自己的数据不再是互联网平台的免费资源。

Web3.0的核心特点

1)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去中心化是Web 3.0 的核心原则。信息不再只在固定位置,而是分散储存。Web3.0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拥有(own)自主权。

2) 去信任化及无权限化(Trustless and Permissionless)

去中心化这个原则,由去信任化及无权限化去实践。Web 3.0中的「去信任化」,提倡信息由参与双方直接互动排除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无权限化」任何人无需通过第三方机构授权访问。

3)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在Web 3.0 中,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构筑的Semantic Web(语意网)的概念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计算机具有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更加精准。WEB3.0是用户与建设者拥有并信任的互联网基础设施,Web3.0是安全可信的价值互联网,Web3.0是用户与建设者共建共享的新型经济系统,Web3.0是立体的智能全息互联网,构想了即将到来的WEB3.0可能形态。

Web3.0创新发展战略

Web3.0有望大幅改进现有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有效解决Web2.0时代存在的垄断、隐私保护缺失、算法作恶等问题,使互联网更加开放、普惠和安全,向更高阶的可信互联网、价值互联网、智能互联网、全息互联网创新发展。作为公共基础设施,Web3.0的建设不仅需要发挥私人部门创新精神,通过大众创新,竞争择优,更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以及宽严相济的治理框架给予规范和引导。

1) 建设高质量的分布式基础设施。

不少行业人士将Web3.0称为“寒武纪创新爆炸”。但目前很多技术要素与基础设施仍然不完善,如开发工具、技术标准、商业模式、分布式身份管理等均处于初级阶段。建议加大芯片、密码学、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研发投入和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建设权属清晰、职责明确、安全可控、高效利用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

2) 推动治理良好的技术创新。

通过创新试点机制,为新型的可编程金融和可编程经济提供“安全”创新空间,降低创新成本和政策风险。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监管重点、工具、手段、规则和制度安排,实现创新与安全的平衡。探索构建以用户为切入点、以建设者为核心、以智能合约为重点的新型监管框架,加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加强Web3.0网络治理,维护国家数字主权,避免分布式网络沦为暗网、非法交易网络、洗钱的“天堂”。

3) 建立通用标准,增进互操作性。

TCP/IP、HTTP、SMTP、TLS/SSL作为Web2.0的标准协议,是目前互联网开放协作的基础。与此类似,Web3.0同样需要建立通用标准,避免各分布式网络成为新的孤岛。政府应为标准制定提供支持,在行业、国家、国际标准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4) 建立清晰、公平的税收规则。

加强数字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密切跟踪数字税国际改革进展,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实际建立规范、公平、科学、合理的数字税制度。

5) 建立针对DAO的法律框架。

DAO是无组织形态的“组织”,是Web3.0的新型经济协作机制。建议在国家层面针对DAO建立一个明确的法律框架,使其履行普通企业一样的法律义务和权利,如申报、纳税、开设银行账户、签署法律协议等,从而充分扩展分布式经济的合规创新空间。

2022年,随着数字货币、非同质化代币、元宇宙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全面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去中心化、虚拟身份、加密货币的讨论之中,也顺势点燃了科技界和投资界对于Web3.0的热情。当然,Web3.0的火热也离不开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完善对大众生活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同时元宇宙的诞生促进了多种技术的融合,Web3.0或是元宇宙实现其开放、去中心化特性的重要支撑。

虽然从目前的讨论热度来看,大有一种Web3.0大势将至的感觉,但是对于Web3.0具体何时能够真正落地这个问题,依然众说纷纭,有人说Web3.0时代已经到来,有人则说还需要5年或者10年。“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Web2.0还是Web3.0,都是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去迭代升级的,但是受到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制约和影响,最终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李克秋认为,互联网用户和互联网企业之间利益冲突日益加剧,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有效解决这种冲突带来了技术希望。当前,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开始对Web3.0相关技术进行探索和应用,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我们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Web3.0时代,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通过总结Web3.0最显著的标志,才能真正定义Web3.0是何时实现的。

但目前,Web3.0还面临着很多难题,不只是技术上的难题,还受到很多商业因素的影响。现在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分配规则一定会受到巨大冲击,互联网巨头企业对用户数据的垄断将被打破,让之前无法掌握这些数据的企业和组织也能够投身到相关的技术创新中去,从而推动整体技术的发展。这将让互联网巨头在商业模式上的优势逐渐被蚕食,对其自身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会给一些当前规模较小的科技型企业带来很多机遇,促进“专精特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虽然目前的Web3.0距离互联网用户的日常生活还有一段路要走,但Web3.0所能带来的美好未来、给互联网用户带来的安全与便捷,确实值得憧憬。也值得拥抱未来。

(中国金融)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