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从影视文学中的元宇宙的角度来挖掘一下:

影视文学中的元宇宙(影视作品的文学元素)

《雪崩》

对于元宇宙的解释,目前公认翻译自1992年斯蒂芬森科幻小说《雪崩》中“Metaverse”(也译为超元域)一词。元宇宙简单来说,就是现实世界中的所有人和事都被数字化投射在了这个网络云端世界里,你可以在这个世界里做任何你在真实世界中可以做的事情。与此同时,你还可能做你在真实世界里做不到的事情

《庄周梦蝶》

而在中国2300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时代,庄子梦到了自己变成了蝴蝶在翩翩飞舞,醒来之后不知身在何处,就产生了这样的思考:到底是庄子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子呢?哪个才是真是的存在?还有《枕中记》一书中的“黄粱一梦”等成语也是类似的哲思探索。

《星球大战》

在《星球大战》中我们看到具备三维全息投影功能的R2D2机器人;以及目前在游戏玩家中很流行的玩意儿:由一个全视角显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在《三体》改编的同名游戏中提到,汪淼走到她后面,由于游戏是在头盔中以全视角方式显示的,在显示器上什么都看不到。

《王牌特工》

在美国影视剧《王牌特工》中,当你带上王牌特工的专属AR眼镜,其他与会人哪怕身在不同国家地区,都能就在身边一样,开一个全息会议。

《阿凡达》

在《阿凡达》影视剧中,科学家尝试将人类DNA和纳威人的DNA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一个克隆纳威人。而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克隆纳威人可以让人类的意识入驻其中,从而成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活动的“化身”(Avatar)。

《黑镜》

在《黑镜》第二季第一集当中,名为“Be Right Back·马上回来”,讲述了一对情侣Martha和Ash搬去了Ash父母居住的远离尘嚣的小镇生活,但是社交网络狂人Ash却在归还搬家租赁的货车时死于非命。在Ash的葬礼上,Martha的朋友Sarah告诉了她一种和死去的人建立联系的新方法,就是用Ash在社交网络中留下的所有信息、状态,更新和Like,Martha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真”Ash,从而帮助她减轻伤痛。

《刀剑神域》

在《刀剑神域》中,当你带上脑机接口设备时,你在游戏中死亡,那么在现实中也将死亡。

《太空堡垒》

《太空堡垒》有3个非常了不起的设定:

1、全息眼镜Holoband和虚拟paradise

2、意识上传到云端

3、意识下载到机器人的身体中,成为第一代具备真正“智慧”的机器人

《头号玩家》

2045年,处于混乱和崩溃边缘的现实世界令人失望,人们将救赎的希望寄托于“绿洲”,一个由鬼才詹姆斯·哈利迪一手打造的虚拟游戏世界。人们只要戴上VR设备,就可以进入这个与现实世界形成强烈反差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繁华的都市,形象各异、光彩照人的玩家,而不同次元的影视游戏中的经典角色也可以在这里齐聚。就算你在现实中是一个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失败者,在“绿洲”里也依然可以成为超级英雄,再遥远的梦想都变得触手可及。

《失控玩家》

今年上映的一个新的影视剧。其中的主角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主角,其实只不是这个世界的一个NPC,这个舞台上的提线木偶。

UPLOAD

《UPLOAD》中的精彩设定:

1、死前将意识上传到虚拟天堂

2、死后的世界也有2G和5G之分

3、死后通过全息方式参加自己的葬礼

《黑客帝国》

未来的人类生活在机器人所制造的矩阵(Matrix)虚拟世界中,而机器人则得以从人体获取所需的生物能源。但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人类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世界是虚拟的,知道“救世主”的出现。

我们并不是来讲解这个科幻影视作品的,我们要做的,是从中这些科幻影视作品中,看看人们的需求。

一提到需求,我们可能会立刻想到马斯克的“需求层次论”,但是在这里,我们更加抽象一下:

物质需求:创造价值与财富,提高生产力

精神需求:消费与享受生活,社交娱乐

永生:彻底脱离生老病死,实现数字化永生

当然,按照目前科技的发展进程,如果想实现人类生物身体的永生不老是非常难的,但是通过Metaverse的技术未来我们有可能会实现一种数字化的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