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什么不与中国建交(荷兰和中国的关系好吗)

荷兰为什么不与中国建交(荷兰和中国的关系好吗)

1984年2月1日,荷政府承诺不再对台军售,中荷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24日,荷兰前驻北平总领事费渊向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递交荷兰政府声明,表示愿与我国“保持非正式接触”。次年2月6日,费渊交来荷兰政府电文,称“拟在最短期内承认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并提议此项承认可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承认印度尼西亚合众共和国同时实现”。当日,国家副主席刘少奇(毛主席、周总理正在莫斯科访问)批示:“与荷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对于荷兰政府的提议不能考虑。中央人民政府对于最近成立的印尼政府,在接获该国文件后,当按照自己的判断采取自己所认为适当的措施。”

初谈未果

1950年3月28日费渊向章汉夫副外长表示:“荷兰政府自今日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并仿照英国,提出“在未经任命大使以前”,指派侯卫民为临时代办来京“趋访”周恩来外长。同时,费渊“奉命口头通知”我国,“荷兰政府已撤销对国民党政府之承认,并断绝对国民党政府之一切外交关系。”

4月4日王炳南照会费渊,重申建交原则,接受侯卫民为谈判代表,并愿给予侯卫民由南京来北京“必要便利”。4月27日章汉夫与侯卫民进行第一次谈判,提出“希望荷兰政府将其对于现在荷兰领土内之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各种机构及中国的一切国家资财所持之态度如何,明确告知。”5月15日荷方答复:“荷兰政府在其权力范围内对于在荷兰境内所有之中国一切财产予以照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处理。”8月10日中荷再次谈判时,我方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侯卫民称,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技术问题”;章汉夫说这是对待中国的态度问题,荷“既已表示了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及与国民党残余断绝关系,在联合国中投票,也应该把这种态度表示出来。”9月19日,荷兰称中国代表权问题系重大政治问题,且又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对“驱蒋”案投反对票。我方表示,这与荷兰愿与我国建交的愿望不符。至此中荷谈判被搁置下来。

建立代办关系

1954年5月,荷兰新任谈判代表司曼到京,先后5次积极提出改善中荷关系,说“荷兰是小国,希望建交不是政治上的目的,而主要是为了贸易。”中英互派代办后,1954年10月23日,荷方表示:“荷兰对中国的态度与英国一样”,希望“像中英之间一样,双方采取互换代办的办法”。考虑到双方的共同利益,3日后,外交部欧非司新任司长黄华上呈报告,建议与荷兰互换代办,获得中央批准。1954年11月19日发表公报,双方同意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升格大使级

1971年,我国在联合国恢复席位。在各国纷纷与中国建交的大背景下,1972年5月16日,中荷两国签署联合公报,自即日起,将本国派驻对方的外交代表机构由代办处升格为大使馆。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荷兰王国政府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重申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降回代办级

然而,1980年11月29日,荷兰政府却批准荷兰公司为台湾建造潜艇。12月21日,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指责荷兰违背中荷两国建交公报的原则;翌年1月4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说:“荷兰向台湾出售潜艇,希望荷兰政府能改变态度,否则中国将采取措施。”但荷兰政府仍一意孤行。1981年2月27日,我国外交部照会荷兰驻华大使,宣布“由于荷兰政府坚持批准向台湾出售潜艇的错误立场,中国政府决定立即召回中国驻荷兰大使,并要求荷兰政府也召回驻中国大使,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中国和荷兰的关系

中国和荷兰的关系。首先我国向来是和任何国家保持友好的。所以说中国和荷兰的关系是友好的

中国和荷兰何时建交的

1954年11月19日与中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5月18日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981年5月5日降格为代办级,1984年2月1日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拓展资料

外交活动历史悠久。能够进行外交事务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定义元素。

从上千年前的城市国家开始人类就开始从事外交了。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外交官被派到另一个国家里就一个特别问题进行谈判,谈判后立刻回到该国。外交官一般出自统治者家庭或者是高级官员,来使得他们与其他国家谈判的结果有一定的合法性。

现代外交一般被看作是从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北部开始的,最早的大使馆是在13世纪里设立的。米兰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一个尤其重要的作用,它首先开始在意大利北部其他城市里设立常驻大使馆。今天的许多外交习俗就是从当时的意大利开始的,一个例子是大使上任时向对方国家元首提交其任命书。

从意大利出发这个实践逐渐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1455年米兰首次向法国派遣代表。但由于它惧怕法国代表会从事间谍活动或干涉米兰内政它拒绝接受法国的使者。很快大的欧洲国家开始互派代表。1487年西班牙向英国派遣大使。到16世纪末常驻外交代表已经成为一个习俗。只有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一般不派遣常驻大使,原因是他在德国的权利有限,无法代表所有德国贵族的意见。

许多现代外交的仪式是在这段时间里形成的。大使成为更高级的外交官。当时的大使都是贵族,随着他代表的国家的地位大使的贵族地位也各不相同。大使们需要拥有巨大的驻地,经常举办豪华的庆祝,在他们所驻的国家里是宫廷中的重要任务。在罗马,最重要的大使是法国和西班牙的大使,他们每年的花费惊人。即使是小国家的大使的花费也很大。因此小国家往往只派遣公使,其地位低于大使。全权公使的地位位于两者之间。

外交关系(diplomatic relation)主要是国家之间在外交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关系。国际法意义上的外交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通过互访、谈判、缔结条约、互派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方式进行交往所形成的关系。

外交关系编辑 语音

正式外交关系

也称为正常的外交关系,以双方互派常驻使节为主要特征。

半外交关系

也称为不完全的外交关系,以双方互派代办级外交使节为主要特征。

非正式外交

其特征是两个没有正式建交的国家直接进行外交谈判,并互设某种联络机构保持相互接触。

国家间外交

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来实现,但是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通常是通过互设使馆来实现的。国家之间也可通过直接接触、签定条约和换文的方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和荷兰交流历史

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仅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他的名字叫做荷兰。在800年以前,这里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从12世纪-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兰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的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在三百多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确实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人口仅有150万的国家,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的之一强国”。荷兰人创造奇迹的故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叙述呢?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涛,历史像大海一样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荷兰人创造奇迹的故事要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讲。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年夏天都会有大批的鲱鱼回流到荷兰北部的沿海,荷兰人每年可以捕获到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鲱鱼对荷兰的经济很重要,很多人以此挣钱而生存。14世纪,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约有20人从事鲱鱼的捕捞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人提供了生计。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从来没有给予荷兰人独享的权利,北海附近也有其他种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爆发过三次战争,是什么力量使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1358年,在荷兰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博客尔斯